于掌柜拱手,看了看众人:“咱们这些人,都是多年的老街坊,大家知根知底的。若是说手艺,咱们哪个没些手艺傍身?”
众人纷纷点头:“当然,当然!若手上没有真本事,还真开不了这么多年的店。”
“李掌柜方才说,这鸿都门开一门新学,便是砸我们一家饭碗!
那若不是官家,无论是谁,新开个药铺,新开个铁器铺啥的,岂不是也在砸我们饭碗?我们还能怕了?”
“是啊。咱有真本事,怕啥?就那学宫的先生,未必有我们的能耐。”有人自信地附和了一声。
“不错,而且,我听说,学宫规模不小,可先生却没几个。”
“哈哈,说的对,如今学宫,可真没几个先生!你若能耐足够大,不妨去学宫应聘做先生!在这官家地盘做先生,给的俸禄可不低!”那远桌的中年汉子,大笑起来。
“咱们这些人,还能去学宫做先生?在官家的地方,开门收徒,还能拿银子?”李掌柜瞪大了眼,立刻转头不可思议看着于掌柜,问道。
“这位兄台所言非虚!”于掌柜点了点头,接着道,
“我于家药铺,祖上便是在平川开药铺,如今都快一百多年了。我手上的绝活可不少,说句放肆的话,太医院那帮人,未必有我的能耐。”
于掌柜哼了一声,“我今个已经去鸿都门报备了。两个月之后,只要我通过考核,便能在学宫开课收徒了。”
有熟人哂笑了一下:“于掌柜,你倒是精明,你这把年纪,在学宫怕不只是为了授课赚钱,还想着与官家搭上线,以后,好从太医院赚些好处吧?”
于掌柜脸上一红,刚要反驳,旁边有人插了一句:“这官府的告示,我不认得,不过,与我一同看的人,确实说可以去学宫当先生开课的!”
“咱平川翻了天吗?还有这种事?”有人明显是不信的。
有人想起来:“对啊,你们忘了吗?当年,这事咱们城主做过!国子监在四国围城的时候,民为官授课,是开过先例的。”
可隔壁一桌,又插了一嘴:“哼,此一时彼一时!如今天下承平,你说天花乱坠,我也不去。我这家传的本事,可不教别人。”
于掌柜斜眼看了看他:“哎,我可不是劝你去。只是,你不去,别人可不一定不去。
大家是街坊,到时候,我得了好处,可别说我没提前告诉你。”
“好处?”有人奇怪了,“什么好处?”
锦衣夜行九万里三月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