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1章 还真是外星人做的游戏?!(2 / 6)

将那张404号人工sei膜, 按照资料中给出的方法还原出来。

将膜制作出来之后, 接着就是测试膜的性能了。

项目组里的科研狗们, 很快制作了一套简单的锂电池模型, 用锂片做负极。

这些材料都不难搞,整个实验室里最不缺的就是电化学相关的东西。

将循环结束的袋装电池拆解,通过原位转移盒在非空气条件下转移到观测区域之后, 他们很快得到了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样品表面3d图像,和透射电镜下的2d投影。

而所有的一切, 都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关于那张膜的信息。

这些工作说起来似乎很简单, 但事实上却花了他们不少时间。

这三天的时间里, 他的研究团队什么都没做, 将全部的精力都扑在了那10个g的资料上了。

事实上, 在得到了这样的结果之后,他们以前做的那个项目也没必要继续下去了……

将u盘插在电脑上,看着屏幕上的图像, 刘亿平院士的脸上忽然浮起一丝苦笑。

捏了捏有些发酸的眉心,坐在办公椅上的他嘴里反复嘀咕着重复那句话。

“……到底是怎么做到的。”

站在一旁的研究员没有说话, 但很明显他也想问这个问题。

三天前,他们刚拿到那份资料的时候, 整个项目组的所有人都以为这份资料是在开玩笑。

一个在学术界悬而未决的问题。

甚至于上一次学术会议,他们还在讨论可能行得通的方向,以及锂电这条路还值不值得继续走下去。

结果现在,突然有人宣称自己找到了标准答案。

而且用的还是大家都没尝试过的方向。

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,不管怎么想都像是个愚人节玩笑。

这都不是可不可能的问题了,而是从逻辑上就很难成立。

如果是用现有的技术,根据特定的需要设计一样产品,不管做的是武器还是水杯,想保密都不难。

然而前沿领域的研究完全不同。

这根本都不是公不公开的问题,而是关着门根本就没法做。

进入20世纪之后,科研就已经变成一个成体系的东西了。

个人在体系中的作用,比起cpu,更像是cpu上的“晶圆”。

除了数学领域偶尔还能诞生一两个“闭门造车、出门合辙”的天才,大多数领域的研究都已经是“军团作战”。

虽然也有团队会为了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拔得头筹,压着阶段性成果不发,憋个大招放核弹,但同行们各自在做什么事儿,基本上是瞒不住的。

“……在13号文件第27页有详细的反应机理表述,不过我们在设备上没有观测到。”

“是观测不到,还是没有观测到。”老先生措辞严谨地问道。

那研究员犹豫了,缓缓开口道。

“准确的说……是前者。我们的设备能够观测到锂枝晶在对照组上的沉积过程,但li+是如何穿过那层膜的……我们没办法捕捉它的路径,可能需要针对这种膜材料重新设计一套实验方法。”

“只靠我们,这恐怕得花上很久……除非我们能找到拿出这些成果的研究团队。”

“不过太奇怪了,我刚才翻了一下最近两次学术会议的记录,根本没有找到关于这条研究方向的讨论,唯一几个相似的……细看的话也是天差地别。”

这时候, 坐旁边桌上的研究员忽然感慨了一声。

“不知道是哪位大佬突然放的核弹。”

“材料学领域还有这样的牛人吗?”

“我扳着指头数了一下,横竖想不出来是谁……”

“话说我们接下来怎么办?之前的项目还继续做吗?”